千古奇才李白为何仕途上终生落魄无为?


浪漫情书 2017-08-13 18:38:18 浪漫情书
[摘要]【李白简介】李白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“谪仙人”。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,为了与

【www.gzgfw.com--浪漫情书】

  【李白简介】李白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“谪仙人”。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,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其人爽朗大方,爱饮酒作诗,喜交友。李白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,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,代表作有《望庐山瀑布》、《行路难》、《蜀道难》、《将进酒》、《梁甫吟》、《早发白帝城》等多首。李白所作词赋,宋人已有传记(如文莹《湘山野录》卷上),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,“李白词”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。

  李白乃是我国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大诗人。李白身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?历代评家以“奇”称之。即是说,从李白的出生、学养,到他“想落天外”的诗文,以及他的立身处世看,皆在当时非同凡响,震今烁古而寓奇,故唯有美誉为“谪仙”之人!然而正所谓“高处不胜寒”。李白虽然诗雄天下,也心高气傲,却一生落魄而郁郁不得志。笔者细览李白的生平事迹,好奇地发现他曾经给当世社会留下了三大问号,但均没有得到对他以满意的解答。令人感叹的是,这位“奇人”所提出的大问号,均以其失算而告终。

  李白出川之时,正值他风华正茂的24岁。按照他的自述,出川漫游之目的,是为了谋求发展,实现远大抱负。“以为士生桑孤蓬矢,射乎四方;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。乃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,南穷苍梧,东涉溟海。”(引自李白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)。李白出川后的这段时期,也是遍交诗友,广结各地官吏。其目的,也在能进入仕途,实现他得以“指点江山”的青云之志。

  然而事与愿违。步入34岁而立之年的李白,除了诗名在外,他也仍属“白衣”之身,并无任何的功业可言。关于这一点,或许李白自己也没有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?以李白诗文显露出的才华,是自以为完全能够高登于“庙堂”之上的。在李白写的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中,自称是“览千载,观百家”,可见他确实不同凡响。接着,李白又向接任李长史之位的裴长史捎去一封长信。李白在此信里,也是大肆抒发个人抱负,并以一地方官员(郡督马公)赞誉过他的口吻,着重介绍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。“诸人之文,犹山无烟霞,春无草树。李白之文,清雄奔放,名章俊语,络绎间起,光明洞彻,句句动人”(引自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)!

  不过无论是李长史、裴长史,还是马公等,均没有实际给予李白施展其才华的半角舞台。故当李白又西去京都长安,历时两年而“求仕”未果后,不得已回返于楚地。在路过襄阳时,李白听闻襄阳刺史韩朝宗素以喜爱才子而著称,并且还是位“伯乐”式的大人物,便登门拜访,留下了他“毛遂自荐”式的名篇——《与韩荆州书》。在这篇“自荐信”中,李白除了以“生不用封万户侯,但愿一识韩荆州”之语,对韩朝宗加以赞扬外,其余的丝毫未改他自负其才的傲气,完全认定他李白不能被官家所赏识,而得进入仕途一展宏图,是不可思议的事情!为此,李白通过诘问韩朝宗,也即向唐朝社会发出了他的第一个问号:“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,不使白扬眉吐气,激昂青云耶?”

  这句话意译成白话文约是,“您身为大都督长史兼襄阳刺史的韩大官员,为何要吝惜您侯门阶前的一尺之地,不让我李白扬眉吐气、而一展于青云之上呢”?在李白心中,凭借一己的杰出才华,是完全有资格“荣登”于仕途的。他也应该问问这些个负有“举贤”之责的君侯们,“你们有何理由,接二连三地不给我实现梦想的机会呢?难道你们真的是眼浊不识我‘千里马’吗”?

  然而,韩大人对此事束之高阁、存而不论,并没有给予李白显山露水的机会。李白失算了!究其原因,或于李白自尊与自傲的威气,把韩朝宗给惊骇住了。虽然李白以不卑不亢的口气,介绍自己的出众才华,从他的心理情节上说是可以理解的。但是在韩大人看来,就是某种“恃才傲物、目中无人”之论了。比如李白在信中说自己,“十五好剑术,遍干诸侯;三十成文章,历抵卿相。虽长不满七尺,而心雄万夫”;再比如他要求韩朝宗,“幸愿开张心颜,不以长揖见拒。必若接之以高宴,纵之以清谈,请日试万言,倚马可待”。这样的话语,如在今天的我们读起来,必当拍手称快。但是以当年的韩大人读后,将甚感不爽,必以“狂妄”论之!

  另外,李白在信中言及,“则三千宾中有毛遂焉,使白得颖脱而出,即其人焉”!这是将韩朝宗比喻成战国时的四公子之一——平原君赵胜,把李白自己喻为其宾客毛遂。当年,在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之时,毛遂以自荐方式随同平原君,前往楚国求援,游说其合纵抗秦。是毛遂用武力(仗剑)迫使楚王签订了合约,因此平原君后来把他尊为上宾。李白借此典故喻比,想做毛遂在韩大人家里“脱颖而出”。这样的比喻,就大不恰当了。韩朝宗怎么胆敢被人称作是盛唐的“平原君”呢?或许韩朝宗心爱李白之才,但也不敢把这个“口气大如天”的年青人推荐给朝廷的。因为怕给自己留个“愚贤不辨”罪名,故而唯有对李白待之以“冷处理”了。

  当安禄山于唐天宝十四年(公元755年,时年李白55岁)起兵反叛,短短的三个月后,就攻克了潼关。唐玄宗逃避进蜀,并于第二年七月,昭令“诸王分镇”以平叛。李白携宗夫人本在庐山隐居避难的。却不料永王璘派其帐下谋士韦子春等人,几次上山盛邀李白,请他加入到永王璘的幕下。到永王璘欲割据江南为王而兵败,李白也在仓惶逃回浔阳(今九江市)时遭捕入狱。

  时任宰相之职并兼江淮宣慰使的崔涣,与御使中丞宋若思二人,均是李白的好友。在他们的全力救助下,李白得以获释出狱,还受邀加入到宋府幕中。此时李白虽早过耳顺之年,但仍宝刀不老,雄心勃勃。他开始幸庆着“欣逢两明主”(指玄宗与肃宗两帝);他自认凭一己才能是应可大用于当世的!身为御使中丞的宋若思,其父亲与李白是早年的好友(见李白诗《江夏别宋之悌》),故而对李白的遭遇非常之同情,也相当支持他的“出仕为官”之请。

  为此,宋若思让李白代写了一份呈递给唐肃宗的表文,主旨在举荐李白到朝廷“拜一京官”。李白便以宋若思的口气,写就了这份传世千载的《为宋中丞自荐表》。这份表文,既称赞李白“怀经济之策,抗巢、由之节。文可以变风俗,学可以究天人”;但也抱撼李白竟未能在朝上谋得过正式的官职,使“四海称屈”。故而李白在表文里引经据典:“传曰:举逸人而天下归心”。这是上升到了“人才兴国”的高度!所以,得礼聘名士李白于御前,“以光朝列,则四海豪俊,引领知归”。

  千古奇才李白为何仕途上终生落魄无为?

  李白也在此向当朝提出了他的第二个大问号:“岂使此人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?”可见李白深信自己是“才堪大用”的。然而他又一次失算了!等来的结果,是对李白平生中的最大打击。唐肃宗将李白再次捕进大狱里,并作出了非常严厉的惩处——“流放夜郎”。新进“帝位”的唐肃宗,竟对李白给出如此的回答,其原因何在?这当是肃宗帝,以李白随从永王璘的前后言行中,得出了他乃是叛逆者的结论,必不能轻饶之,故将李白当作“罪犯”而惩办了。在此列举几个相关的重要细节以解释。

本文来源:https://www.gzgfw.com/qingshu/4369/

相关阅读
  • 简单浪漫情书怎么做最浪漫情书精选 简单浪漫情书怎么做最浪漫情书精选
  • 浪漫情书的爱情句子(通用3篇) 浪漫情书的爱情句子(通用3篇)
  • 周传雄《蓝色土耳其》吉他谱G调版 周传雄《蓝色土耳其》吉他谱G调版
  • 简单雪花剪纸图案大全 简单雪花剪纸图案大全
  • 触手猴《死亡华尔兹》钢琴谱(人类完整版) 触手猴《死亡华尔兹》钢琴谱(人类完整版)
为您推荐